近日,西乌旗人民检察院聚焦辖区偏远旅游点环境卫生问题,主动介入协调,推动解决了因距离较远导致的垃圾无法日产日清难题,让景区环境更洁净,游客体验再升级。
一、实地走访,发现“远”处的烦恼
为守护辖区公共利益,检察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关注到,辖区内一处颇受游客喜爱的旅游点停车区因地理位置偏远,往返车程耗时较长,导致垃圾清运无法实现“一天一清理”。
现场可见,景区内垃圾桶在午后便已逐渐装满,尤其在旅游旺季,部分区域甚至出现垃圾临时堆放的情况。虽未造成严重污染,但不仅影响景区美观,长期堆积也可能对周边生态带来潜在影响,成为制约旅游点发展的“小梗阻”。
二、靶向沟通,找准症结谋对策
针对这一因“距离”产生的问题,本院主动与负责景区环境卫生监管的行政机关对接,共同分析症结,发现现有清运路线和频次难以适配该偏远旅游点的垃圾产生量,且临时增派人手成本较高、协调难度大。
检察机关结合实际情况,建议行政机关从优化清运方案入手,比如调整清运车辆路线,增加对该旅游点的每周清运频次或协调周边乡镇力量,建立临时垃圾转运点,确保垃圾不长期堆积。
三、协同发力,景区环境焕新颜
行政机关积极响应,迅速制定整改方案:一方面调整了垃圾清运排班,确保垃圾最多隔日清一次;另一方面在景区内增设了2个大容量垃圾桶,减少垃圾外溢风险。此外,在景区停车场安装了环保宣传喇叭,循环播放垃圾分类和规范投放提示,引导游客自觉维护环境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,该旅游点的垃圾“清运难”问题得到显著改善,垃圾桶填满、堆积的情况明显好转,景区保持着清爽整洁的模样。我院将持续关注各类问题,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民生“小事”,通过务实有效的协作,让每一处风景都经得起细看,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实在。

